福報佛學院

2023-12-24

【老師的話】 我是善財童子

文/妙南法師(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) 在線上佛學院和青年們探討了「誰是善財童子?」所有人不假思索地都回答:「我!」「我是善財童子!」我笑著看向屏幕上一個個非常認真的年輕人,心想,這是一個多麼懇切卻又極其模糊的答案。 曾幾何時,只要問:「真正有問題的是誰?」「心!」再問:「誰是佛?」「我!」又再問:「誰是真正的敵人?」「自己!」答案好像都很標準,卻不知「於意云何?」 於是我們思惟探討,名為「善財童子」的依據為何?是因為自己跟童子一樣年輕嗎?或是喜歡他在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的過程中,可以四處參學旅遊?那麼童子應該名為旅行者,不名為修行人。而後我們從經典中爬梳善財童子的人格特質。《華嚴經》提到:「此童子者,初受胎時,於其宅內,有七大寶藏;又雨眾寶,滿諸庫藏。」這孩子一入母胎,家宅中就充滿了各種珍貴的寶藏,因為善於招來財富,所以名為善財。大家笑了笑,顯然自己並不如此善根福德深厚。 第二個特質提到:「此童子者,已曾供養過去諸佛,深種善根,常樂清淨;近善知識,身、口、意淨;修菩薩道,求一切智;修諸佛法,心淨如空,具菩薩行。」原來善財童子出生時的瑞相,乃是因為修菩薩行、心地清淨的殊勝,自然積聚而成。 第三個特質,在澄觀大師的《華嚴經疏》中提到,「解心順理曰善,積德無盡曰財。」也就是每個願意依止著真理的方式,開解自己的心念;能透過不懈的努力而孕育無量功德法財者,都可以被稱為善財童子。此時大家眼睛為之一亮,原來在日常生活中,凡是願意解心順理、積德無盡的我們每一個人,都會在生活中參究無量大善知識,獲得無量法財。 回到經典上,善財童子的人間參究,稱之為「入法界」,法藏大師開展此中三種意涵:一者開發自性清淨心,二者證成佛國淨土,三者深入緣起世間。在善財童子的示範中,引領所有見聞者,依著自心清淨,明白諸佛淨土不在他方,而是在我們每一次願意深入行持六度萬行、服務眾生的每一個剎那,諸佛國土和眾生世間就在同一個當下,不一不異! 在總本山圓滿了兩期萬緣水陸法會後,我問同學們,累不累?大家的回答,讓我很感動,「身體雖然會疲勞,但是心裡很法喜!」一個月的菩薩道行持,在每一次借境練心的過程中,學院的同學,在大壇、藥師壇;或者在行堂、房務、知賓服務,假使都能依著佛法真理,往心內通透,那麼此刻每一個人的佛國淨土,的確都在閃閃發亮。 而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我們創造的人間淨土,就在我們願意於人間深行菩薩道的每一個剎那,都在開展自己的法界,都有無量功德充滿。於是,懂得人間即法界的真義,願意解心順理、積德無盡的我們,真是善財童子!...

2023-12-18

【老師的話】打開格局 與時俱進

【老師的話】打開格局 與時俱進 文/慧中(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) 「你在京城怎麼可以生活下去呢?」 來訪者直白了當的詢問著,當時在京城服務的自己。 因為以我們的資源,要在既符合當地規範下,又能運作,發展必定是受限。 於是回答:家師星公上人曾教導:「要想我們佛教可以為國家、社會做什麼,朝這個方面去想、藝文、展覽、音樂、講座等,一定可以打開格局。」因此,雖然在當地只有「宗教儀式」這一件事不能做,但我們還有九十九件事可以做。在以人間佛教核心理念的立基點下,以服務利他為出發點,突破局限,開啟無限可能性。 每個時代與地區,都有著要去面對的挑戰或困境,亦是轉化因緣的機遇。七十年前,家師甫到宜蘭落腳,佛教時處神佛不分,經懺為主的時代裡。要讓大眾啟信於佛教,肯定自己能成為自利利他的佛教徒,家師開展出多樣貌的弘法方式,接引廣大社會大眾。尤以帶領青年騎腳踏車下鄉弘法,及宣傳影印《大藏經》,乃至後來創辦叢林學院後,亦親自帶領佛學院學生以弘法佈教車環島佈教。 叢林學院承續創辦人星雲大師之精神,溯源至五十年前,佛光山開山初期,大師在信徒香會以「園遊會」的方式開始推廣大眾吃素。後續更分別在台北、高雄、大陸江蘇宜興、揚州等地擴大以「素食博覽會」模式推廣,讓兩岸人民開啟蔬食的飲食觀。 現今叢林學院採蔬食餐車之模式,用聽故事、說音樂之善巧,集青年之影響力,將弘法佈教車升級至3.0版,開辦「蔬咚Po」活動。讓學院學生走入人間,將所學靈活運用,讓生命影響生命,為青年們帶來的身心安頓的力量。...

2023-12-17

【老師的話】青年的煩惱

【老師的話】青年的煩惱 文/慧屏(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副院長) 青年朋友去海外實習,遇到境界,心情不美麗,約我談談。 「他們連信封地址怎麼寫,都要再三的重複提醒,拜託!是把我當成小孩子在教嗎?而且,我去到那裡,他們都很忙,也沒在耐心教我的!我也使不上力,嗯……當然,這趟去至少是有遇到一些年輕人很優秀啦!真的很優秀!」 我覺得青年的陳述稍亂,有點跳針,便開口問:「嗯?等等,所以你覺得他們都沒耐心教你,但是他們『再三重複提醒』你的時候,你又覺得他們把你當小孩?」青年被我的話問住了,愣了一下。 我:「那你要的到底是什麼?」 青年:「呃……問得好……」 我:「對啊!你自己要什麼?是不是該釐清楚呢?」 青年:「對啦!不過如果真的想清楚要的是什麼,『也不一定要照做』啦!」 我真的被這個青年的「神邏輯」給「震懾」到! 我:「我問你喔,你覺得在那環境使不上力,會不會其實是因為看到那些青年很優秀,覺得自己不如他們,又很想證明自己其實也是不錯的?」 青年:「可能是欸。」 我:「所以你會不會只是沒有自信,覺得很不安定而已?」 青年:「對欸!好像是喔!」 我:「所以我覺得你不是真的要獲得,或是追求到一個具體的什麼東西,而是在遷流變化的每個情境當下,練習定力、接受的禪定功夫,慢慢觀察、理解,並培養信心。」 青年:「好像很不錯啊!但是那要怎麼做啊?」 我:「不如去受個五戒吧!佛門裡面不是說『由戒生定,由定發慧』嗎?看來是個很具體的方法。」 青年:「是真的可以認真試試看欸。」 禪門有云:「肯定自我,不隨生死;不計有無,即為解脫。」原來佛法、教法、戒法是真的跟生活息息相關且實用,就看我們有沒有真心拿起來用罷了。...

2023-12-14

【老師的話】六根清淨方為道

【老師的話】六根清淨方為道 文/慧昭(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) 佛教有首偈語: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六根也稱為「六入」,即一切煩惱痛苦都是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根門而入;反之,一切善法功德何嘗不都由六根而入呢!所以每一根都可以入禪定、入法界,每一根都可以開悟解脫成佛。像觀音菩薩就是透過修耳根圓通,由耳根而入禪定、入法界,由耳根而成佛。 一般人大都希望六根具足,如果有缺陷,就覺得不完美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:「殘缺也是一種美,我們應該了解殘缺,欣賞殘缺,進而運用殘缺,轉化殘缺。」如大發明家愛迪生,從小就聽不到聲音,對於耳聾,他不但不在意,反而慶幸耳根清淨,能夠把所有時間用在研究發明上。 某次宴會,他遇到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,愛迪生說:「妳聽不到任何聲音也有好處,至少不會受到外界干擾,心思比較容易集中。」海倫凱勒說:「如果我像您一樣,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,我必定要發明一種使聾子恢復聽力的機器!」愛迪生說:「我絕不去做這種無聊的發明,反正人類所說的話,多半無關緊要,可聽可不聽!」 佛教修行中,第一步是密護根門,要把六根守好,不要讓它們到處向外攀緣,否則無邊的煩惱痛苦就會接踵而至。《佛遺教經》要我們制五根、制心,能夠制心一處,就能無事不辦。 那如何才能六根清淨?真正的清淨是無所住,是無住生心。如惠能大師聽五祖弘忍大師講《金剛經》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時,當下大悟,隨即說道:「何其自性,本自清淨!」真正的清淨是無所住,無住心就是清淨心、解脫心、智慧心、佛心!如大珠慧海禪師所言:「只個不住一切處,即是住處也,得如是者,是名無住心也,無住心者是佛心!」神會大師也說:「無住心,即解脫心!」 那如何才能無住?要能常覺,能夠常覺才能無住,平常我們就是因為不覺,所以常住!常住在色聲香味觸法,常住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常住在人我是非,甚至別人的一言一行等煩惱痛苦中! 佛陀在《金剛經》裡教導諸菩薩摩訶薩要時時善護清淨心,也就是時時常覺而無住生心。應用在生活中,即是六根的修行:不住於色而生心,屬於眼根的修行;不住於聲而生心,屬於耳根的修行……不住於法而生心,屬於意根的修行。只要能夠時時善護清淨心,時時常覺而無住生心,那就能六根清淨,生活自在解脫!...

2023-12-14

【老師的話】人間佛教 極樂世界必經之路

【老師的話】人間佛教 極樂世界必經之路 文/妙南(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) 十月中有緣參與佛光山惠中寺「說故事音樂會」,在「台灣愛樂六重奏」的樂章帶動下,看見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緩緩從畫面走來,困頓的時局中,修行者的身心盡顯煥發與承擔的勇氣。在台灣民謠與佛教聖歌的融合中,喜見音樂、歷史、弘法、修行,一一化成流動的音符,那一夜我們又哭又笑。 二天後,叢林學院於佛光山大悲殿啟建五日念佛,師生在彌陀聖號中,成為香光莊嚴的淨土行者。同樣的音聲佛事、同樣在殿堂共修,不同的是法器與樂器、海青與長衫,功德利益卻在我們憶佛、念佛的懇切中,無二無別。這一分體察,讓不熟稔念佛的自己,生起極大的安穩。 想起《楞嚴經》中說到:「若眾生心,憶佛、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。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,是則名為香光莊嚴。」也就是透過憶佛、念佛,薰染彌陀的光明,讓自己與佛,心心相印,成為自身光明,讓眾生歡喜的大菩薩。 所謂憶佛,指繫心佛境、思惟觀察的覺察力,是一分觀照的誓願。念佛,則是繫心得定的專注力,透過印光大師的「一句佛號念、誦、聽」,讓佛從心起、聲從口出、音從耳入,如此心口相續,迴入自性。 於是這一分覺察力與專注力,在此次五日念佛,我們將之從蒲團廣行至法界人間。喜見出坡除草時,草木叢林也能放光;排班走路時,步步淨蓮,菩提路竟然也有師父為我們打造的七重欄循與行樹。 過去不耐煩的過堂跋涉,而今在佛號繫心的專注中,也能有香風徐徐、舒悅自心的自在;總是從「豆腐干」變成「麻花捲」的棉被,念佛幾日,竟然在放光,難怪師父上人說:「人間佛教是極樂世界必經的道路。」在人間佛教廣行菩薩行,積累極樂世界的善根福德;到極樂世界修行成佛後,再回到人間利益眾生。 人間淨土與極樂淨土,在互為因果的修證中,雖因眾生眼界不同,而有空間的區隔,實則通過一連串憶佛、念佛、行佛的動態行持,超越時空,互顯莊嚴。於是念著佛的自己,時時感覺身心自在安然,光明無量,正報莊嚴;也願意為人間多一分服務、灑掃亭台樓閣,莊嚴自己的依報無礙。 人間淨土過去有師父上人憶佛、念佛、行佛,創新教育、文化、慈善、共修等佛教奇蹟,也為弟子眾生們,在世界五大洲留下無數功德。而今由我們發願,由我承擔憶佛、念佛、行佛的行動,讓我成為眾生的彌陀佛,承擔眾生的呼喚;在佛光莊嚴的淨土中,有我一分發光的願力。...

第一頁 1 2 3 4 5  ... 最末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