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辦人的話
為求真理登淨域,
為學佛法入寶山。
星雲大師

大家來到叢林學院讀書,也是一種因緣。大家都不是為了名聞利養、功名富貴而來,當然也不是為了吃飯而來,那麼大家到底為什麼上佛光山?是為求安心,求內心的保障,探究生命之學而來的。

生命之學是無法用常情、常態、常識來理解的。佛光山既不是天堂也不是淨土,天堂、淨土就在每個人的心裡,各位的心可以莊嚴佛光山,讓它成為天堂、淨土。佛光山是成就大家的一點因緣,我不知道未來大家在佛光山的學習情況會如何,不過可以預想的是,未來學院老師的年齡可能比各位小,經歷也可能比各位少。或許有人會想:那他們憑什麼做我們的老師?他們憑的是佛法,佛法也是專科。也許又有人說:不見得!他們也是凡夫,一樣有貪瞋痴,連做人都不會。這也是事實,但是他們的煩惱與世俗五欲的煩惱不同,他們之所以發脾氣,是為了你好,是慈悲的,並不帶恨意。這是有別於世間教授學問的老師,他們是心懷慈悲,用身教來表現生命的學問。

大家剛進入叢林學院,會有一段較艱苦的歲月要度過,為什麼?因為過去各位在社會上可能是董事、經理、主任來到這裡,任何頭銜都沒有了,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。過去大家美麗、有氣質、善交際,有很多人追求、示好,來到這裡,面對的是不好的臉色,要求的語言,種種的教訓、喝斥、指示。或許大家會感到不習慣,可是不經一番寒徹骨,哪得梅花撲鼻香呢?

現代年輕人崇尚自由,在座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就曉得,大學生活多麼浪漫,有課不上課,缺課也是平常事,下了課,上咖啡館、百貨公司,禮拜六、日,三五好友約會,悠悠歲月,人生多麼美好。但是來到叢林學院,這些統統都沒有了,畢竟學佛講求精進,追尋內心快樂的財富。你要的愛的教育,在這裡就是幫助你去除執著的種種要求。

我掛念大家不能適應學院生活,所以先為各位做一些經驗之談。首先,大家一定要融入到大眾裡,如果不能融和,必定會失敗。好比洗米時,漂浮到水面上的米粒,只有被淘汰的份。佛教就是眾,眾就是大家,這個世界是大家的,團體也是大家的,個人不能獨自生存,例如:沒有士農工商供給衣食住行,我們怎麼能活命?我的存在,必須依賴大家;我的存在,是因緣的成就,所以,時時刻刻都要懷著感謝的心意,並且要有水泥的性格,儘管他人對我們不好,也要想辦法與他融和。研究佛學,不忙著追求悟道、證果、解脫及成佛,要能在大眾中獲得歡喜。

大家來到叢林學院,除了求得歡喜,還要看到未來、看到希望、看到前途。如何看呢?現在社會上的事業,是粥少僧多,很多人找不到職業,但是在佛門裡,則是粥多僧少,很多事需要有人發心來做。佛光山在國內外有很多教育、文化、慈善事業,就看大家的本領如何了!明白自己、健全自己、要求自己,就不怕未來沒有前途。

我常對學生說,我這一生可以安住在佛門這麼多年,都是由於受過專制教育的訓練。回想起過去無理三扁擔,有理扁擔三的專制教育,雖然不人道,但也因為在無理之前,我都能服從,所以,世間上還有什麼事不能令我服氣的呢?世間上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。過去我受的雖是無情無理、無情無義的教育,但也由於我有想當然爾的想法,總想到:老師罵我是當然的;他不罵我,怎麼當老師呢?老師打我是當然的;我在這裡讀書,他不打我,還打誰呢?因此,遇到不平的事情,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。

修行,不只是拜佛、打坐、念佛,還要明理、要忍耐。所謂千錘百鍊、千生萬死,對於難以忍受的事情,我很少咬牙切齒,總會給予忍耐,每忍耐一次,就會感受到自己的修行功夫增加了五年、八年。

所以,不教訓不見得好,教訓了也不見得不好。所謂佛說一切法,即非一切法,是名一切法、佛說般若波羅蜜,即非般若波羅蜜,是名般若波羅蜜,如何從佛說、到即非、到是名,這個過程要用心體會!

有個趣談,有隻小狗不斷地打轉,咬自己的尾巴,卻始終咬不著,大狗經過便問:小狗,你在這裡幹什麼?牠說:聽說我們狗的幸福在尾巴上,所以我正在找尋幸福啊!大狗就說:沒錯,狗的幸福在尾巴上,但也不須這樣打轉啊!向前走,幸福永遠跟隨你。

學佛也是如此,不要回頭,不要只看到困難,要找到心中的法喜禪悅。

摘自星雲大師全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