叢林消息 【經典義理】佛典翻譯研究 2022-04-10 字級: 小 中 大 在課程中 妙光老師以水野弘元《佛典成立史》(Buddhist Sutras: Origin, Development, Transmission) 講述佛經的起源與演變 透由英文譯本,我們能理解不同文化對於經典的詮釋 將過去熟知的文句重新拆解、組裝 即使每一次的翻譯都可能因為詮釋視角不同 而被稀釋掉語意或者少了一層涵義 但語言作為一種載體 我們如同獲得無數把鑰匙 開啟一道又一道的門 去接近兩千五百年前 佛陀所說的法 老師也為我們講述收錄在《長老偈》中須菩提尊者的偈誦 原文為巴利文,由 Thanissaro Bhikkhu 譯成英文: "Subhuti" My hut is roofed, comfortable, free of drafts; my mind, well-centered, set free. I remain ardent. So, rain-deva. Go ahead & rain. 如果完全直譯,大略意思是: 我的小屋已經苫蓋了,愉快、可避風 。 下雨吧,老天,隨你所願 。 我的心已經被完全安頓好了,完全已經解脫 。 我保持熱情,下雨吧,老天。」(紀贇老師譯) 而《漢譯南傳大藏經》所譯為: 「予葺一小舍,無風心情好,天!若喜請降雨,予心善住定,與得此解脫。予住於熱烈,於天降下雨!」 透過不同譯本的呈現 可以發現語言所傳達的 涉及了文化背景 乃至語句的韻律、語感 都會影響讀者的理解 就如同在千差萬別的事相上尋求真實 2500年前的真實或許還須努力靠近 但找尋的過程即是我們的修行下手處 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