叢林消息

【佛教與青年特輯】佛教是年輕人的舞台


字級:

 

我們經常在道場看到拜懺、禮佛的信徒,都是年紀稍長的菩薩們,久而久之,佛教在社會上的定位,總是與老、病、死的場合、人物做連結,這是很可惜的事。

事實上,從古至今,都是年青人振興佛教,將佛法弘傳到世界各地,才有爾今規模,像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,經過出家、六年苦行,三十一歲證悟,成就正等正覺;唐朝玄奘大師,二十六歲時到達印度求取佛教經典,並寫下重要著作《大唐西域記》;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則是十二歲出家,在全球建立二百多間道場,至今法水長流五大洲。

還有更多相關例子,都能在《高僧傳》系列傳記中,得知法師自幼出家居多,他們分別用自己的長才、智慧、宏觀與信仰,帶領世間人走向和平、喜樂的道路。

於現代,我們也看到星雲大師用創意籌辦活動,讓青年們從中找到自我價值定位,像是1953年,成立佛教史上第一個佛教歌詠隊,吸引無數青年加入佛教弘法行列;1988年首次舉辦「短期出家修道會」,八千人報名,錄取千餘名,為中國佛教史上一大創舉。2000年,首創佛光童軍團,有40團、344名幼童軍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授證典禮。

此外,我們在寺院,看到佛教的四大菩薩的聖像,觀音、地藏、普賢、文殊,每一位菩薩都是沒有鬍鬚的青年,象徵佛教重視青年。青年在佛教裡有一定的地位,像是善財童子、羅睺羅、散華天女,他們智慧具足,充滿熱誠,勇猛精進,是現代青年的楷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