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寫叢林

【叢林風光】追尋星雲大師的足跡


字級:

【叢林風光】追尋星雲大師的足跡

 

文/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

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1967年來到高雄大樹開山,對現在二十到三十歲的青年來說,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……

日前,參加佛光山青年修持活動及寺院生活體驗營的青年們,一邊聆聽法師的介紹,一邊想像當年大師帶著僧信二眾開山闢土、在黃土飛揚的空地搭建棚架,煮著素麵供應出坡完的大眾享用;在充滿鋼筋木條的工地中,帶著學生規畫佛光淨土的未來。大師的足跡遍布全佛光山,每棟建築裡都有大師的身影,還有為佛教、為大眾的悲心願力。於是,青年們在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各處,尋找著星雲大師的足跡。

寮房簡樸潔淨 奔勞為佛教


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的新慧明堂是大師早年開山時期的寮房。聽學長說,大師其實很少睡在床上,每到法會期間,房舍不敷使用,大師甚至將寮房讓給信徒。「為什麼這裡要展示藝術品?」看著文物陳列櫃,青年好奇的問,「早期只要大師出國,都會辛苦地捧著文物回來,而後才有寶藏堂這些展出的文物;甚至是寶藏館、其後更演變成各道場的佛光緣美術館,都是從這裡開始的。」看著大師簡單素雅的寮房,從床、書桌、地板、陳列櫃,背後都蘊含著大師為佛教、為大眾的慈悲心念。

院訓悲智願行 勉勵諸學子


從「般若門」望向學院,映入眼簾的是佛光山叢林學院的院訓牆佇立陽台。「學長,為什麼四大菩薩會是悲排在第一個?」輕撫著紅色院訓的字,青年又好奇提問,「提醒要為眾生慈悲無我。」青年在陽台上向著大悲殿大聲唱出佛教青年的歌聲「真理在呼喚、光明在照耀」,發願承繼並如是行,成功的一日必會來到。

真如自性寶藏 開創佛光起點


寶藏堂位於女眾學部二樓,空間不大,名稱取自佛教以「寶藏」譬喻我們的真如自性。「這裡是我們第一次進來耶!寶藏藏在哪裡?」「大師說心外的寶藏有限,真正豐富的寶藏就是你的自性真如。」

作為佛教文物陳列的空間、大師與學院老師討論發展的會議空間,在寶藏堂的開山史料中,這裡可以說是早期三皈五戒、萬緣水陸法會的起點。在開山最困頓的時期,大師帶著師生以智慧創造奇蹟,接引青年、成就佛光普照。青年翻閱照片的同時,心中也立下為佛教,承繼大師的願心。



佛子心得

惠中佛光青年分團/楊柏毅

我所認識的佛教,是積極想讓自己及一切眾生幸福安樂的佛教,那就是人間佛教 Humanistic Buddhism。大師如獅王,我似小鼠,覺得自己的渺小、不足,還有好多要學習、成長。就好像面對太陽,我只點了一個火苗,但小火苗可以照亮書本給我們智慧、給自己溫暖,可以煮熟食物讓自己溫飽;小火苗也可以分享、傳遞他人,讓人同樣獲得歡喜、快樂、幸福,一起來做個傳燈者。


新莊佛光青年分團/楊媛甯

在兩天的修持中,不斷與星雲大師相遇:在過去艱辛困頓的時代,大師堅持辦教育;在年老病痛時,仍提筆寫字,問大家「我還能為您做什麼」,這是多大的願心和願力,讓大師超越了病痛。反思自己會為了小病小痛而選擇不做,那是因為我想的是「自己」。願力非即興的發心,而是永恆的承諾;願力不是內心一念,而是實踐的行為。有時候估量、計算得太多,什麼事也做不了,大師說,只要是利益大眾的事情就去做吧,不會有什麼損失。


屏東佛光青年分團/林禾禪

在觀賞一筆字的時候遇見了您

感受心中只為大眾的慈悲

在法師們分享法寶中遇見了您

學習您弘揚人間佛教的智慧

在巡山時每一個角落遇見了您

為了大眾的需要所發的願力

在您找尋佛陀中我也遇見了您

將世界變成人間淨土的實踐

大師大師 您在哪裡

就在這裡 在我心裡

慈悲智慧 佛光青年

人間佛教 信仰傳承

慈心悲願 升起信心

如說修行 做傳燈人